入不敷支 「無奈求助」多於欠債

[經濟日報]

 

【經濟日報專訊】「錢唔係萬能,無錢就萬萬不能。」有輔助機構發現,近年物價上漲、樓價租金高昂,市民入不敷支情況大增,求助人數甚至較以往因玩樂、豪賭欠債的多,甚至形容為「無奈的求助」。

百物騰貴,樓價升幅尤甚,然而薪酬的增幅卻未必能追上物價的變化,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,涵蓋各階層僱員薪金平均收入變動的薪金指數中,扣除了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幅的「實質平均薪金指數」愈見下跌,至2014年第三季更跌至-1.4,反映薪金增幅追不上通脹。

供樓佔收入7成 新婚夫婦發愁

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主任陳福龍指,因入不敷支而求助個案近年趨增,甚至較過往因欠債而求助多,出現「唔夠使」的大多是中年人士出現,主要因為日常開支如基本的租金、供樓,甚至飲食的開支負擔趨增,會令人因而感到不開心、憂慮,要養育子女的情況更甚,他形容:「為生活開支而求助,實屬無奈。」

他透露,有任文職工作的新婚夫婦,月入共約5萬元,每月供樓佔家庭收入6至7成、要約3萬元,因供樓負擔大,令他們每事愁,連家居常見問題如漏水、維修亦大感煩惱,目前更要縮減雙方父母家用,以維持生活。

他表示,衣食住行物價樣樣加,社會甚至營造「宜家唔買樓,日後仲貴」的氣氛,令不少年輕夫婦均要置業,奈何置業後生活開支卻愈來愈大:「理財問題確令不少夫婦生活開心度降低,令人感到氣餒及吃力。」

傳統男士為面子 「充大頭鬼」

傳統男士持家的思想,亦令男士較女士不快,不少已有伴侶或同居的男士,特別是藍領中層、律師樓或會計師樓文員,薪金約2萬元,但仍不足應付生活。

陳指,他們為面子「充大頭鬼」;與家人吃飯在酒樓動輒花費逾千元,即使3、5人亦要600至800元,而男士卻要「面不改容」以信用卡付款顯「豪氣」;即使與伴侶到超級市場,購買日常用品,亦要選擇貴價超市,到他們應付不了,要求助或已欠債50萬至60萬元。

然而,輔導過程中往往會發現伴侶其實願意與他們分擔生活開支,可以到一般街市購買日常用品,而非貴價超市;晚膳亦可到價格較便宜的餐廳。

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綫單位主任吳錦娟亦指,有入職2至3年的男士,容易因仕途未有進展,就輕易將薪酬收入、是否擁有物業聯繫起來,而斷定自己因財政問題而結識不到異性。

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, 請登入hket.com